台灣房市轉冷!三大抗跌區域揭曉,搶先卡位穩中求勝

台灣房市步入2024年下半年後,逐漸呈現下修態勢。自第三季以來,房市交易量每月縮減,第四季市場逐步由多轉空,進入調整期。據業界觀察,房價下跌範圍已顯現,預計成屋市場平均將面臨9-12%的跌幅,而預售屋市場跌幅則可能比成屋市場多出5%左右。當前供給量大的地區以及尚未完全成熟的商圈,價格波動風險較高,預期將成為跌幅較深的區域。

然而,雖整體房市走勢偏向保守,但各區域間的抗跌能力表現出顯著差異,三大類別的區域更顯示出獨特的抗跌優勢,並可能成為未來房市的焦點市場:高科技產業園區、高鐵軌道經濟特區及高度成長商圈重劃區。在市場整體下修情勢中,這些區域不僅顯示出強勁的抗跌韌性,甚至可能在下一波市場回升期中成為增長主力。

成因解析:市場趨勢轉折與下修特徵

第三季房市交易量持續萎縮,加之近期外部經濟變數變動,使得市場動能受阻。當房市處於高峰段時,交易量縮減往往會導致價格穩定甚至小幅上升,顯現出所謂的「鎖碼效應」;但在目前的末升段行情中,量縮結構加上外力干預,使得價量齊跌成為主流,逐步進入由多轉空的循環。

在此背景下,市場中供給量大、商圈尚未成熟的區域,如部份新興都市重劃區,因投資熱潮降溫、購屋需求下滑,將面臨更大的價格調整壓力。此情形尤其對於剛需型購屋者或未來增值空間有限的地段,構成較大的選擇挑戰。另一方面,部分具有抗跌優勢的區域則因產業經濟基礎、人口流入等支持,反而成為逆勢中穩定的價格支撐。

三大抗跌區域解析

1. 高科技產業園區  

台灣高科技產業鏈帶動產業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,科技園區附近房市需求不斷提升,成為抗跌性最高的市場區域之一。AI、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的增長,增強了區域內就業、收入與購屋能力,對房市形成長期利好支持。具代表性的抗跌園區包括新北林口、桃園龜山、新竹竹北、台中中科園區等,這些地區因為產業需求支撐,房價波動風險相對較低。

2. 高鐵軌道經濟特區  

隨著高鐵軌道經濟發展及南北距離縮短,各大高鐵站點周邊商圈不斷成長,並吸引大型商場和零售中心進駐,促進人口穩定流入。已發展成熟的高鐵站商圈,如台北南港、新北板橋、桃園青埔、新竹竹北等地,在生活機能與交通便利性加持下,持續增強其抗跌實力;而台中烏日、台南歸仁、高雄左營等半成熟站點商圈,雖尚處發展期,潛力也不容忽視。

3. 高度成長商圈重劃區  

近年都市重劃區擴展的幅度和速度不斷增加,但各地重劃區的商圈成熟性差異較大,房市走勢亦因此分化。部分量大且商圈尚未成熟的重劃區,如過去的竹北、青埔,經歷多年上下波動,而成熟重劃區如北士科、新板特區、新莊副都心、台中七期等則展現了穩定的價格抗跌優勢。這些區域的購屋需求、商業潛力和軌道經濟影響,使其成為市場較具投資安全性的選擇。

結論:房市長線支撐因素與抗跌策略

儘管房市短期調整勢在必行,但長期趨勢因受到經濟增長、通貨膨脹、資金動能等因素支撐,仍具有穩定的上升動能。業界建議,剛性需求購屋者可視自身財務情況,選擇抗跌區域內的潛力地段,而非過度觀望,以避免錯失市場最佳進場時機。從資產配置角度,選擇具備抗跌基礎的區域,或可在此次房市下修中穩健卡位,迎接下一波回升機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