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台灣房價的不斷攀升,雙北市的傳統蛋白區也開始出現「小宅化」現象,房市結構發生了變化。根據房仲業者的數據統計,台北市和新北市的部分行政區,因為土地開發受限與房價推升,逐漸出現了坪數縮減的情況,尤其是台北市的北投區和新北市的五股區,成為近年來坪數減少最多的區域。
北投區:從親民區到小坪數住宅
台北市北投區過去以親民房價和山區環境著稱,是許多首次購房者的選擇。然而,隨著市中心房價的暴漲,北投區成為了房價上漲的熱區。根據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,北投區的房價不再像以往那般親民,尤其在北士科設立後,周邊的工作機會和人口流入增加,進一步推升了房價。建商也看到了市場需求,紛紛推出小坪數住宅以吸引單身和工作族群,導致北投區的平均坪數在五年內減少了5.2坪,成為台北市坪數減少最多的行政區。
南港區:發展轉型加速坪數縮水
除了北投區,台北市的南港區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。過去,南港區的土地開發進展較慢,部分地區屬於保護區,發展受限。然而,隨著台北市蛋黃區價格的上漲和南港區的積極轉型,這一區的房價迅速攀升。陳金萍指出,南港區的房價因東區門戶計畫、三鐵共構和軟體園區等利多政策的推動,房市需求增加,建商推出的產品也偏向總價較低的小宅,這使得南港區的平均坪數從46.3坪降至41.7坪,減少4.6坪。
五股區:發展升溫,坪數大幅縮水
在新北市,五股區則是另一個受到關注的地區。五股區過去被視為新北市的「房價凹陷區」,然而,隨著洲子洋重劃區的逐漸發展和五泰輕軌的交通規劃,五股區的房市逐漸回暖。根據數據,五股區的平均坪數從2020年的44坪縮減至2024年的36.1坪,減少了約7.9坪,且單價從2字頭上漲至3字頭,漲幅高達44.7%。由於薪資增長無法跟上房價的上漲速度,購屋者往往選擇坪數較小的住宅產品來降低購房壓力。
林口區:快速發展帶動房價上漲,坪數再縮
近年來,林口區也出現了顯著的坪數縮減現象。林口區在機場捷運、智慧園區建設以及半導體大廠設廠等因素的帶動下,吸引了大量購屋族,特別是來自台北市的購房者。隨著房價的迅速上漲,建商推出的房屋多為小坪數住宅。陳金萍指出,林口區的平均坪數從2020年的56.5坪減少至2024年的51.4坪,減少了5.1坪,房價漲幅高達55.7%。
小宅化現象的原因與未來趨勢
陳金萍分析,除了土地供應緊張和房價推升,家庭結構的變化也是坪數縮減的原因之一。隨著家庭規模縮小和單身族群的增加,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選擇購買小坪數住宅。由於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土地供應日益緊張,建商為應對成本壓力和消費者購屋預算,紛紛轉向推出小坪數產品,這一現象恐將持續蔓延,並且成為市場的新趨勢。
整體而言,雙北市的「小宅化」趨勢不僅顯示了房價高漲的壓力,也反映出市場需求和供應結構的改變。隨著土地開發逐漸飽和和購屋者需求的變化,未來小坪數住宅或將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首選,成為台灣房市的一大特色。